因为那时刚好又赶上 4G,于是快应用框架便被深度集成进了各家手机厂商的系统中。
理论上来说,快应用可以在操作系统层面实现用户需求与应用服务间的无缝连接。我们可以用快应用唤醒手机正常的 APP,也可以用手机正常的 APP 唤醒快应用。
src=像智能手机的短信、负一屏、快捷搜索框、浏览器等场景都能接入快应用。这些应用场景,也为快应用带来了海量的流量。
随着微信小程序的兴起,快应用逐渐被用户所抛弃。原因很简单,黑马给大家列举几点出来大家评评。
src=因为它是依托于智能手机的存在,所以它不能被转移。用户一旦更换不同品牌的手机,之前的快应用就无法再使用了。比如用户更换苹果手机,新手机就不再支持快应用。
站在开发者的角度,用户更换其他品牌的安卓手机就相当于是流失了一个用户。因为手机厂商各自为营,很难在各家厂商均注册一遍账号,然后经历新一轮审核、上传、发布的流程。
相比之下,微信小程序依托于微信生态,不仅全平台数据通用,不担心换机导致的数据丢失和应用生态缺失,而且还能在微信生态中获得海量的流量。对于开发者而言,孰轻孰重,显而易见。
那么,面对流量日益枯竭的快应用,手机厂商和相关开发者又该怎么做呢?当然就是赶紧捞最后一笔流量啦!
src=src=src=这里黑马也不直接点名是哪个手机厂商了,因为大部分安卓手机厂商都是这副德行。你以为快应用是方便我们快速打开应用?真不好意思,以前是不是不确定,但是现在一定不是。
src=总之,快应用的崛起见证了 4G 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,但也正因为互联网的高速发展,让互联网巨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内容生态。
快应用也因此被抛弃,成为当代安卓智能手机最大的 毒瘤:毫无用处却又无法割舍。
另外,在这些巨头形成寡头姿态后,逐渐掌握着这个应用生态的应用 生杀大权 。如果你和他们没有利益冲突还好,如果有利益冲突的话,那不好意思,直接在审核上就能卡得你怀疑人生。
可以说,安卓手机现阶段最大的 毒瘤 是快应用,那互联网现阶段最大的 毒瘤 又是什么呢?